第96章 朱标之死(1 / 2)

晚上9点,在各朝古人的万众期待下,苏晨准时开播。

苏晨的第一句开场白,依旧是和各位历史大佬打招呼。

“大家晚上好,我是主播苏晨,欢迎大家准时来到直播间。”

话音刚落,直播间飘过密密麻麻的弹幕,全都是大家对他的问候。

能得到这么多历史大佬的热烈欢迎,苏晨满心欢喜,直播的状态也更加饱满。

苏晨喝了口水,润了润嗓子,然后直奔主题。

“今晚售卖的商品是食盐,不过在卖货之前,主播先回答一下洪武陛下昨天提出的问题。”

此话一出,大明洪武时期所有人打起十二分精神,竖起耳朵认真聆听。

除了像朱元璋朱标这样的当事人紧张万分外,所有的臣民也同样紧张。

因为朱标的贤名早已传遍天下,天下所有臣民都盼望着朱标成为大明未来的皇帝。

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,最终是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,这让大明洪武时期的天下臣民疑惑不解。

现在终于要得知真相了,大家自然跟着紧张。

“洪武陛下想知道太子朱标是什么原因死亡的,主播今天查找了一些资料,发现关于朱标的死因并没有一个定论,历史学者对朱标之死众说纷纭。”

“史书上记载朱标去世前后的历史文献很多,其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是《明史》,《明史》里面记载朱标在巡视陕西回到南京后感染了风寒,然后病一直没有起色,几个月后就突然去世了。”

朱元璋:这怎么可能?风寒也不是什么绝症,只是常见病而已,不吃药七天好的病,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去世,咱不相信这個结论。

朱元璋连连摇头,一脸不相信,感觉死因很荒谬。

要说是因为不治之症去世,他还可以相信,可要是风寒去世,打死他也不相信。

他的标儿正值壮年,哪能一个风寒感冒就抗不过去。

再说了,太医院还有那么多医术高明的御医,治疗一个风寒绰绰有余。

更离谱的是,一个风寒好几个月没有起色,什么风寒能够持续几个月?

这种骗三岁小孩的话,他是不会相信的。

这其中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,一定是这样的。

他身为皇帝,最是明白史书这玩意,那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。

他严重怀疑《明史》的真实性,很可能被后人篡改了很多历史。

看到朱元璋如此激动,苏晨表示理解,让一个疼爱儿子的父亲相信这么笼统的说法,显然是不能说服朱元璋的。

“后世的学者对这种说辞也很怀疑,质疑其中有作伪的成分,原因很简单。”

“一方面是朱标当时三十八岁,正值壮年,风寒也不是什么大病,不至于拖了数月之久。”

“另一方面是在其他史料中,有很多与此不同的说法,让《明史》笼统的记载站不住脚。”

朱元璋:咱就知道不可能是这个原因,这些史官没一个好东西,最是喜欢篡改历史。

苏晨表示不置可否,历史是政治的产物,各朝当权者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,篡改历史那是常有的事。

“为了揭开朱标之死这一明朝初年的重要疑案,后世的学者们总结推测出了好几种朱标的真实死因,从各方面进行论证,想要揭开历史的真相。”

朱标:……

朱标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脸色复杂的看向直播间。

英年早逝就已经够让他糟心了,没想到连个真正的死因都没有,居然还推测出了好几种死因,不得不说真是荒谬。

“关于朱标死因的假说之一,有一种说法是被弟弟秦王朱樉(shang)暗算杀害的。”

此言一出,令不少人脸色大变,尤其是朱元璋脸色铁青。

兄弟相残是他最痛恨的,而且还是残害他的标儿,更是触碰到了他的逆鳞。

如果历史真相真是这样,哪怕是他的亲生儿子,他也不可能放过,只当没有这个不孝逆子罢了。

朱标皱着眉头摇了摇头,他不相信这种假说,认为是无稽之谈。

秦王朱樉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,他从小看着这个亲弟弟长大的,不相信朱樉能干出这种事。

秦王朱樉:胡说八道,我最敬重的就是大哥,怎么可能干出弑兄这种天打五雷轰的恶行。

李世民:……

他怀疑朱樉在指桑骂槐,而且还有充分的证据。

“之所以有这个推断,是因为秦王朱樉的封地就在陕西,而朱标在巡视陕西后回到南京不久便英年早逝,因此有学者推测朱标在巡视陕西期间被朱樉暗害。”

“朱元璋派朱标巡视陕西,其一是为了检查陕西的地方治理和边境防御,其二是为了考察西安是否能作为迁都之地。”

“很多学者认为陕西作为朱樉的封地,朱标此行也有监督的意思,很可能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,所以朱樉选择暗算朱标,以掩盖幕后的阴谋。”

朱元璋:主播,这是真的吗?秦王朱樉真的有阴谋被标儿发现,才选择暗害标儿的?

秦王朱樉:父皇明鉴,这全是不实的谣言,儿臣绝不可

最新小说: 住大院,八零辣妻发家致富日日忙 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 综武之天道酬勤 穿成纨绔后,我对疯批嫡女动心了 大小姐只想搞钱 我的姐姐是玖辛奈 随身山海世界 困庭珠 九零药香满田园 侯门风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