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0 地窝子(1 / 2)

乔治发展阿穆尔的初衷是自保,大厦将倾之后保留一块安身立命之地。

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是有点保守了,乔治完全可以做到更多。

和海参崴相比,伯力没有繁华的娱乐城,没有先进的地铁,没有尤里耶夫宫隔三差五的焰火表演,这座城市的规划严整,穿城而过的铁路将整个城市一分为二,一侧是转运货场,一侧是住宅区,泾渭分明。

伯力市长伊利亚是去年刚刚退役的符团军官,今年只有30岁,他严格执行乔治的命令,将伯力建设成为一座军城。

伯力是阿穆尔的交通枢纽,向南连接海参崴,向北连接尤里耶夫,向西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欧洲。

鉴于伯力的位置是如此重要,去年符团退役的官兵,基本上全部都被安排到伯力,为阿穆尔的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证。

和海参崴一样,伯力最大的困境还是人手短缺。

整個伯力连工作人员带家属,只有可怜的2500人,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在承担和铁路运输有关的工作。

阿穆尔目前可以称得上城市的地区,只有海参崴、伯力、尤里耶夫、以及位于整个阿穆尔最北端的庙街。

这几个月沃龙佐夫一直都在海参崴。

在沃龙佐夫看来,伯力再怎么说也是阿穆尔的交通枢纽,整个阿穆尔的第二大城市,即便比海参崴差一些,也不会差太多。

沃龙佐夫万万没想到,伯力的人口居然只有2500——

也不能这么说。

如果加上雇佣的高丽工人,伯力的总人口还是突破了4000人的。

多出来的1500人,几乎全部都是火车站的搬运工。

具体到俄罗斯人,伯力只有800.

“去年我们放开了人口限制,允许人口自由流动,所以这一年,伯力的人口不仅没有增加,反而比去年少了200多人。”

伊利亚无可奈何,留不住人是西伯利亚所有城市都面临的困境。

“为什么?”

沃龙佐夫不太了解情况。

“谁不向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花花世界呢——”

伊利亚幽怨。

海参崴多好,要吃有吃的,要玩有玩的。

和海参崴相比,伯力就像一座大监狱,尤其是到了冬天,日子很难熬,谁熬谁知道。

以前阿穆尔人是只要有机会,就逃回欧洲地区,或者干脆逃到国外,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西伯利亚。

现在有了海参崴,西伯利亚人终于有了更好地选择,如果可以选择的话,伊利亚也不想来伯力。

沃龙佐夫哑口无言,让他选,他也选海参崴。

乔治唯一能做的,是为伯力提供更完善的保障。

其实只要解决了教育和医疗的问题,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
现在伯力已经有了小学和医院,随着时间推移,伯力的保障会越来越完善,愿意在伯力安家落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。

现在其实已经有这个苗头了。

俄罗斯人虽然不愿意留在伯力。

但是对于清国人和高丽人来说,有吃有喝有地方住的伯力,就是天堂。

伯力是阿穆尔的物资中转站,生活物资肯定是不缺的,新鲜水果虽然很少,土豆和鱼肉管够,这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。

也就阿穆尔没有放开对高丽移民的限制。

如果阿穆尔放开限制,那么就该轮到高宗和闵妃担心了。

高宗和闵妃希望得到阿穆尔的保护。

绝不想看到大量高丽人移民阿穆尔。

所以阿穆尔只从高丽雇佣工人,限制对高丽的移民,才不至于引发高宗和闵妃的担忧。

对于清帝国就没什么好说的了,应收尽收——

能收尽收。

2500人的镇子,就没什么好看的了。

这里的高丽工人居住的地方都是地窝子,在地上挖个坑,使用圆木加固,只要做好防水和保暖,一个地窝子可以住二三十个人。

很多正式居民居住的地方也是地窝子,海参崴已经开始尝试修建可以集中供暖的居民楼了,伯力还没这个条件。

西伯利亚冬季寒冷,供暖是最重要的问题。

西伯利亚不缺煤,地窝子可以使用建议设备供暖,一个简单的煤球炉子,加上几节铁皮管道,并不复杂。

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,这种供暖模式就不行了。

地窝子太占地方,分散供暖的效率也不高,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。

乔治可不想过几年,海参崴变雾都。

要解决冬季供暖问题,唯有集中供暖才是王道。

于是简易的集中住宅楼,就成为最无奈,也最合理的选择。

要建造这样的住宅楼,需要大量钢筋混凝土,这又是海参崴的短板。

海参崴的钢铁产量不足,尚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海参崴工业发展的需求,根本没能力兼顾城市建筑。

所以在沃龙佐夫看来,伯力这个阿穆尔最重要的交通枢纽,就只能用“荒凉”来形容。

乔治和沃龙佐夫只在伯力停留了一天,继续北上前往尤里耶夫。

海参崴至伯力

最新小说: 初婚 厄难天书 和离后想摆烂,首辅当街夺我入怀 帝御无疆 九幽天帝 重生从经营医馆开始 俏寡妇搞钱上瘾,小狼狗他求贴贴 校园超级霸主 穿成炮灰被听心声:逆风翻盘了 清穿,我在后宫混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