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尘衣 > 历史军事 >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> 第263章 积粮五十万斤

第263章 积粮五十万斤(1 / 2)

第263章 积粮五十万斤

辛屈将任务交给滩之后,加班加点的写完了规范,然后大张旗鼓的安排人寻找粮行的仓库。

只不过仓库的位置,放在了城西北,位于陵区营和昌平邑之间的一座山包下。

当然,开始寻址的同时。

拿到了辛屈的规章文书看完之后,滩先找到了诸姚。

“下士鹿。”

姚鹿一看到滩,原本脸上还有的笑意就消失了,换上一张臭脸:“你怎么又来了,都说没有储蓄了。”

“诶呀,别急嘛!”滩笑吟吟的看着姚鹿,“我刚从屈手里拿到了粮行的规章。屈也已经命人开始在西北陵区营附近打造新的仓库,以后这个就是专门给粮行放粮食的地方。

现在有了兜底,你也可以放心,该是你的粮食,谁也拿不走不是?

再说了,你现在的方式放在家中,难道不怕变质?”

“变质也是我的,亏也是算我的!怕什么?”

“你呀你,想法太极端。”滩摇了摇头说,“最近城内人口爆满,马上就要开春,再过七天,新一轮的牛犁就要下地,到时候你们得迁到附近成立小村社。

屋子要自己建、家具要自己打、啥啥都要你们自己准备。

族里顶多给你兜底造房子用的人力开销。

就昨天,辛屈才让典客长老又去林区招工,新的外族人已经在四周给你们平整土地。

可以说,族里的人力基本上被屈榨干净了。

这样一来,你这些粮食放在城内你肯定不安心,但带出去春雨一来,你屋子要是没造好,这粮食能不发霉?

所以说,不如你存个活期,反正三个月内不收你保管费。我呢,也能弄个业绩证明给屈看,你也省了别的心思。

而且,粮行里又不止你们的储蓄,屈把自己的俸禄定存了三年,斧那个小子,也存了两年。

就连我,也是一年。

想想今年的來田开始返青,绿油油的,还施肥了,长势喜人,这不才让那些饿了一个冬天的牛羊去随便吃了一点,來反而长得更快了呢!

咱们肉眼可见今年夏秋不怕缺粮,存了粮行也只是支援有辛氏的建设,能亏了你不成?”

姚鹿一听,神情稍微缓和了不少。

若是早几天,他肯定不会答应。

但这几天,外边返青的來田开始大规模抽条,有辛氏还有神器曲辕犁,犁头已经变成铁了,能够进行深耕垄作。

并且去年忙了大半年的水渠,直到现在还在挖掘,呆在有辛氏是真的很忙。

忙得没人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他们只知道按照辛屈的计划来,一定可以获得收成。

除了小麦田开始返青,有辛氏还开始广收薄种粟,一些水田开始种植水稻。

这个时代,北平这边也是能种植水稻的。

就是产量一般。

但有辛氏在山南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,将近六千平方公里。

看起来不大,但辛屈控制的平原比例占到了六成以上。

并且绝大部分都在上次被他一把火给烧成了木炭生产基地了。

野林子都没了,开春之后,必然开始长草。

一个冬天的霜雪滋润外加火焰燃烧之后留下的无机盐草木灰,辛屈已经命人广泛将各种禾本科农作物,撒出去了。

让它们野蛮生长,夏天就让牲畜肆虐,也可以充作猎场狩猎,剩下的等秋收之后再来收拾。

总之有辛氏稍微精细耕作的土地,得有十五万亩(每亩255平方米),不进行精耕细作,只是用耕具快速犁一遍,然后让耧车开始旱作的亩数则高达三十万亩。

而这,也只是有辛氏控制的土地面积的冰山一角而已。

但就算只有这样,有辛氏今年粮食产量绝对能翻数倍。

毕竟犁已经下地开干了。

犁头是铁的,不是石头或者青铜,甚至就连耕种,辛屈也没有直接跟以前一样,完全分给家庭来处理。

而是统一下地,牛拉不动,就马、人甚至连羊都轮流上,然后将犁完的地,交给各家用耧车下地条播。

当然这是精耕的待遇,其他旱作的就是用撒的。

然后垄作覆土。

这就是为什么辛屈又要让典客司趁着距离开春最后一点时间,赶紧对已经出现粮食危机的小部落,进行新一轮招工的原因。

除了削弱敌人的数量,填补人力空缺,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瘟疫随时可能爆发。

辛屈已经开始安排奴隶通畅下水道,对卫生问题进行新一轮督察。

所以,姚鹿也渐渐适应了有辛氏的生活规矩,在滩的劝说之下,还是选择了将他们从西边带来的粟存了活期。

“这就对了嘛!说到底,屈也是姓姚,你们都是亲戚,他怎么可能坑你们呢?”

滩搞定了一单,笑吟吟的走了。

接下来他卖力的拉客单,在半个月内,给粮行弄来了五十多万斤的粮食。

看起来不多,但换个说法。

至今春耕粮食消耗大。

而有辛氏饱含奴隶、外来务工,有一万四千多人口,成丁占据六成五,也就是九千一百人

最新小说: 抗清 大明:诏狱讲课,老朱偷听人麻了 靖难攻略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超时空史记 舍弟诸葛亮 大明朱棣:我刚穿龙袍,老爹来了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中世纪崛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