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尘衣 > 历史军事 > 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> 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,全海河之

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,全海河之(1 / 2)

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,全海河之境

“快跑!有辛氏的旗兵来了!”

有人尖叫,一哄而散。

等到一杆旗帜下的五十个人,抵达这个部落都半个小时后了。

为首的辛螺龇牙咧嘴,看着这个部落丢下了老弱,带着青壮男女逃亡南方。

“他们是怎么提前预知我们到来的?”

“必然是有人从中作梗!”辛螺的身边,一个少年揉了揉脸,拿着地图说。

“蓟氏?”

“除了他们,还能有谁?”少年叹息一声,“蓟氏会在一些要略之地布置暗哨……算了,这些老人孩子怎么办?”

“带走吧。”辛螺看了一眼活下来的老人孩子,他们紧张且警惕的盯着他们,“也是劳力,反正咱们有十几万亩芋头,养得活他们。”

“嗯。”少年没说什么,带着其他沼泽民通译,来跟他们交流。

“我们能不去吗?”这些沼泽民紧张的问。

“不行,你们在我有辛氏的南方生活,这边的水都是瘟疫的源泉。如果你们因此爆发瘟疫而流窜出去,对我们造成的损失只会更大。

所以,听着,只要你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差遣,我们会保证伱们和孩子的安全。

给你们干净的水与食物,还有允许你们通过预支工分的方式,买到衣服。

同时,我们会给你们归化人的身份待遇。

要是反抗,那你们就是奴隶。”

通译翻译着有辛氏的话:“从现在开始,海河流域,我有辛氏地盘,所有部落接受节制,否则灭之!”

终究是这几年熟悉了有辛氏的部落,他们很清楚有辛氏的奴隶和归化人是两档不同的人生待遇,所以在眼看着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他们选择了归附。

因此,旗军收容了五十老弱,立刻撤退。

大量的人口在汇集于廊坊邑。

这里的坡地原本控制在蓟氏手中,但有辛氏抵达之后,被困着几乎没有食物的蓟氏部落选择了举族投降。

蓟氏部落的五百多口人,成为了整个廊坊的核心建设力量。

夏日的骄阳下,陆陆续续运抵此地的人,吃着芋头咸菜干和养胃的小米粥。

芋头叶的梗,是可以用来腌制咸菜的。

这一次从顺义附近的芋头田里采摘的嫩叶,辛屈第一时间加盐腌制,然后装成坛坛罐罐,走水路运抵廊坊。

如此,也算是节省了大量的盐运输。

毕竟如今到处都是水泽,运盐侧翻,盐就容易损耗,当然也可能被私藏拿去贩卖。

所以,干脆一点,芋头梗这么多,直接做成咸菜,还能增加有辛氏的食物丰富度,减少更多的谷类消耗。

并且开造城邑、水利,都是重体力工作,挥汗如雨,盐分补充尤为重要。

咸菜,完美符合劳动需求。

辛螺带着老弱回来,然后将路上分好的户、人口移交廊坊邑的衙门官员,由衙门官员拆分安排。

一些随船运到通邑、大兴、广阳。

一些随船运到昌平,再转道去延庆。

延庆也抽到了三百多人进来协助。

整个有辛氏超过一半的人力被调动,到处都是运转忙碌的景象,并且开始驮运界碑至南段立下疆界。

至屈四年夏六月,全海河之境为有辛氏所有。

……

六月中旬,顺义,一处栈道。

辛屈刚刚批准一艘芋梗咸菜的出发,骨碌小癸寻来:“可算是找到你了,你要的水排,我给你弄来了。”

辛屈闻言微微颔首:“走,跟我去一个地方。”

辛屈带着骨碌小癸以及水排零件,来到了顺义东南方向的一处河湾。

随后他指了指已经夯打好的位置说:“就架设在这里,等水排安排好,再调整一下水量,就等着后续的生长了,大体半个月左右,第一批芋头就能收获。

然后在这里,增加磨坊,咱们要准备做芋头粉条、淀粉什么的,尽可能久的保存芋头。”

“行。”骨碌小癸招呼奴隶们干活。

经过组装和调试,以及后续的石磨运抵,七日之后,第一批小芋头被运上来。

辛屈烤了一个吃,很嫩。

让人把剩下的洗干净,去皮,然后切成小块。

蒸煮二十分钟,取出来,放在木桶里。

然后将水排的齿轮接上,将铁质的搅拌头用榫卯固定好传动杆上,接着下放,启动,水排落水转动,人扶着木桶,看着芋头被打成泥后停下来。

接着,混合着水倒入磨盘洞内研磨,磨成浆。

磨盘也是依靠水排来提供动力,极大提高研磨效率。

研磨成浆之后,用细密的纱布过滤,沉淀。

反复两次,倒去上层水,然后将芋头粉装入陶盆内,放入烘房内烘干。

最后,装入坛内,并且弄一个小袋子,装点熟石灰,悬挂在坛内壁,就成了干燥剂。

这样保存,能极大延长芋头粉的保存时间。

“要买吗?”辛屈看正在摸芋头粉的鲜虞小猪,似笑非笑的问。

“咳咳……这个嘛……”

鲜虞小猪干

最新小说: 靖难攻略 中世纪崛起 超时空史记 舍弟诸葛亮 大明:诏狱讲课,老朱偷听人麻了 抗清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大明朱棣:我刚穿龙袍,老爹来了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